当年的红军部队没有固定的物资供给后方,交通落后,物资贫乏,加之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围追堵截,造成红军部队物资供给极度短缺。赵镕在积极组织筹措物资的同时,还不断加强部队物资的供给管理,为保障红军作战夺取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在苏区反“围剿”时,为解决物资供应匮乏的问题,赵镕精打细算、想尽一切办法节约部队开支。为了节约部队用布,他按照“适用、经济、美观”的要求,组织供给部门将红军苏式“八角帽”改制为“六角帽”,减少帽子的皱褶,使原先缝一顶帽子的布料从1尺1寸减少到9寸,每顶帽子节约2寸布料。在缝制军服时,从军服的衣领、袖子、裤子等用布也进行改良,尽量做到节省用布。
在红军长征途中,跟随红九军团运输转运物资的群众有千余人,为把筹措的物资收入、分发数目记清楚,部队走到哪里,赵镕就把物资账目的数字记到哪里。他经常背着两个布袋子行军,一个布袋装行军所用的银元,另一个布袋装部队物资收支的账簿、表册。晚上睡觉的时候,他用砖石架上3根扁担,人睡在扁担上,头枕着钱袋,脚压着账本口袋,就怕东西丢失。由于他对部队物资供给勤俭节约、认真负责,于是战友们亲切地称他为“背布袋”的供给部长。
抗日战争期间,赵镕担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长,面对日军的疯狂“扫荡”,边区群众没衣穿、没粮吃、没住处,生产生活十分困难。为保障军民抗日作战的军需物资,他积极组织开展增产节约运动。1943年,部队需要配发2万双军鞋,面对布匹供给紧张匮乏的状况,他组织部队将换下来的旧棉衣用来制作鞋底,解决了部队军鞋供应的困难。
新中国成立后,赵镕始终保持节俭的习惯,他的衣服补了又补,一次他的衣服实在缝补不了,夫人为他做了一件新衣服,把旧衣服送给了烧水的锅炉工。赵镕得知后,又让家人把旧衣服要回来,将新衣服送给锅炉工。
1955年,赵镕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。身为我军的高级将领,赵镕从不居功自傲,始终保持劳动人民勤俭节约、艰苦奋斗的本色,他对儿女要求十分严格,一次他看见女儿赵京娅写字时,纸还有空白的地方没有写满就要扔掉,他立刻对女儿发脾气,不让她浪费纸。原来,在战争年代,赵镕用纸是正面、反面、铅笔、钢笔、毛笔反复写,一个信封也要用三四次,将日记写在纸条上、烟盒上,直到纸不能再写字为止,即使解放以后,赵镕将军也是要求做到物尽其用,从不浪费一张纸。